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从代表联络站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海宁人大“民情直通20年”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3-08-04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八八战略”的题中之义。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海宁20周年,也是海宁人大首创的“民情直通车”开通20周年。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实施“八八战略”;这一年,习近平同志视察调研海宁时提出殷殷嘱托;这一年,从海宁硖石镇白漾社区的一间人大代表联络室里,承载着民意传递重任的“民情直通车”,开出第一趟班列,首创“民情直通”新载体,开启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海宁实践的新路径。

  这一通,就通了20年……

  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群众过程中,收集到的日常基层治理中的“关键小事”,点位小、频次高、体量大,需要快速流转解决,为此,海宁人大在法定的代表议案建议提交办理机制以外,搭建了一个平台,开通人大代表与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专属绿色通道,属于“微小事”的由人大代表直接向问题对应的责任部门进行交办,通过一个点对点的联系,缩短了工作流程,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富有效率,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加具有生命力。 “八八战略”实施20年,当时设在社区的一块代表公示牌,一张办公桌变成了规范的代表联络站,进而迭代升级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成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层实践平台和重要窗口。

  20年来,海宁的“民情直通车”历经五届人大和人大代表,收集各类“民生关键小事”17351件,解决15557件。先后六次出发、六次提升:

  【2003年,起步】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2003年1月,海宁完成新一轮市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对于新一届人大代表履职,海宁人大及时谋划部署代表联络站和“民情直通车”工作。

  2003年,海宁市原城关镇所在地硖石镇各个社区基础设施管理的薄弱环节逐步显现,特别是老社区,设施年久失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突显,社区产生的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虽然能解决一部分,但按照工作程序,周转期偏长,涉及社区内修堵墙、装个电灯之类的小问题解决速度偏慢。为此,海宁市人大常委会设想为人大代表与政府工作部门之间开通一条绿色通道,把日常一些所谓的“小毛小病小事情”通过更简便的方法进行交办处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年10月18日,一间社区办公室挂上“人大代表接待室 ”、一只选民意见箱、一本民情记录本、一本工作部门联络册、一块标明代表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和代表照片的公示牌,首列“民情直通车”就这样从海宁市硖石镇的各个社区出发了。

  10月20日,是硖石镇第一个代表接待日,当时的东山社区市人大代表秦玉一天就收到选民提出的15条意见和建议,有反映下水道堵塞的,有反映绿化遭破坏的,有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这些意见建议通过“民情直通车”交办后,不到半个月时间,能办理的一一开始办理,不能办理的政府职能部门第一时间上门作出解释,也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当年11月,海宁市城区撤镇设街道,硖石镇与周边几个乡镇合并后形成城区并划分为四个街道,“民情直通车”在城区各个社区继续开展。

  “在代表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一个快速通道,通过一个点对点的联系,缩短了工作流程,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富有效率,所以也更有生命力。”作为这一载体的创制者,嘉兴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原主任委员、时任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邬亚甫说。

  几年间,开出“民情直通车”的几个社区不约而同地发现,居民日常反映“小毛小病”的数量下降了,几个涉及民生事项的政府职能部门信访数量下降了。

  “从2003年到2006年,我在任的这三年多里,城镇7个社区的人大代表共受理民生事项964件,得到较好解决的有887件。代表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民生小事的解决渠道更畅了,履职更有成就感了,老百姓碰到问题就想到找代表了。”时任硖石镇人大主席凌兴元说。

  【2008年,扩面】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等要求,海宁人大建起镇、村联络站(室),“民情直通车”从城市开进了农村。

  “我叫徐永岐,家住新仓村25组,现退休在家,我从贴在农贸市场的公告上得知今天是市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日子,所以我特地从新仓骑自行车赶过来,想反映一下有关新仓小集镇建设的问题……”2008年1月15日,设在丁桥镇的代表联络站率先“开业”。当天也是首个代表接待选民日,下午上班时间还没到,徐永岐老公闻讯早早守候在联络站门口,天上开始飘起细细的小雪,欢迎这第一位“客人”。

  “‘民情直通车’在丁桥镇运行的这些年里,平均每年将近有一二百件民生小事得到快速解决,确确实实解决了许多选民反映的民生问题。”这其中,有一件事让时任丁桥镇人大主席的姚明祥至今印象深刻,“当时,丁桥镇中兴铜业南侧的宁袁塘路东二号桥处道路狭窄,经常发生行人、车辆碰撞事故,多次整改都没有改观。为此,俞益峰代表在走访附近的选民群众后,通过‘民情直通车’反映给相关部门,交警、村镇、社区等一同到现场进行查看,多次讨论研究商定解决方案,通过增设护栏,改为禁止车辆通行,彻底消除了道路隐患。事后,群众还给我们送来了锦旗!“

  当年,海宁市相继建立以各镇、街道大选区为单位的代表联络站共12个,以村小选区为单位的代表联络室共161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至当年底,全市各镇代表联络站(室)共收到意见建议5475件,有4669件得到了解决,解决率85.3%,不少问题解决在了基层。

  【2014年,提质】

  2014年6月15日,海宁市斜桥镇乐农村的人大代表联络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悬挂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簇新的有机玻璃衬着农村特有的麦田绿背景,简洁、直观、明了。根据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6月底,设在镇、街道的12个代表联络站和各村、社区为选区的161个代表联络室经过完善后,“第三次”出发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年周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海宁人大发出实施意见,代表联络站(室)功能进一步完善,参与代表范围扩大到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方式从单一的在代表接待日统一接待选民,扩展到接待、约访、走访等多种形式。“民情直通车”进一步规范提质。

  2014年6月17日是斜桥镇的人大代表与选民们约定的接待日,上午7点30分,庄建平代表早早来到了设在仲乐村的代表联络室,一同参加接待的还有两位镇代表。8点30分开始的接待活动,村民们一下早市就陆续上来了,一会儿小小的接待室里就挤了近20个人,三位代表一边接待一边记录。“上个月接待日比今天更热闹”庄建平边整理意见边告诉笔者,“今天来反映都是村里、组里的事,还有几件镇里的。”

  同一时间的乐农村代表联络室,镇人大代表魏明和张田坤正在向红阳组的姚仁芳回访3月15日接待日有关王家浜灌水机站破旧失修问题的解决情况,“机站已经来人修好了,这样能赶上今年看晚稻时用,蛮好蛮好。”看着姚仁芳笑眯眯地离开,两位代表又商量起晚上再去暗访与高桥村跨界水污染一事。

  同样是代表联络室收集的意见,同样是水污染的问题,丁桥镇永胜村的陈敏代表面对的则是自己的责任河道,于是,从代表联络室出来他就带着自己的监督小组成员上了船去责任区巡查清理。

  海洲街道的吕金祥等代表则把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请到了代表联络室,与选民面对面沟通,既澄清误会,也接受群众监督、当面听取意见。

  一种良性互动正从代表联络室这个小小的空间,逐步向更大的空间拓展。

  【2016年,触网】

  伴随着中央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海宁人大以试点探索代表上线、“联系”上网,“民情直通车”首次触碰互联网。

  2016年,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的代表联络室,金美凤代表面前,一边是反映问题的选民,一边是“滴滴”作响的微信正在@环保局长,同在群里的其他市人大代表和选民立即响应,几分钟内从环保局长到镇环保分局工作人员及时作出了回应,问题交办下去了。

  这一年,海宁人大试点建立“斜桥人大”微信群和硖石街道“民情直通车微信群”,把“民情直通车”驶入了互联网,群里“圈”入了镇街道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在镇街道的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以及镇街道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代表联系走访过程中,时时处处发现问题,秒拍入群,在群里@政府部门直接交办,答复、办理落实情况时时在群里发布。

  “榨菜园区有很大的积水,影响出行”

  “雨污分流是不是整治过?”

  2016年夏天,斜桥镇受到台风影响,上午8点多,李明江代表在群里反映并同时“晒”出了现场照片,时任镇人大主席金秋香立马向群里的政府部门询问原因,不到半小时,镇政府相关部门就赶到现场查看、排水。下午2点多,代表在群里反馈积水已被抽完。从问题发现到处置,只有短短半天时间。

  “在群里,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支持。”正如金秋香所说,“圈”里每天都很忙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角度,各样的履职却为了同一个目标——快速打通社会管理的各条毛细血管,推动基层关键民生小事的解决,有效控制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

  次年,“民情直通车”微信群在全市12个镇街道全覆盖加速推进。至2018年,全市建起12个群,并逐步扩容增量覆盖到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其中,负责协调8个镇的有9个群,辖171位市人大代表和587位镇代表;负责协调4个街道的群共3个,辖市代表73位。三年里,受理解决民生小事798件次,最快解决时间一小时,四分之一在八小时工作日以外,代表履职秒出了加速度。

  【2018年,上线】

  11月27日下午5:54,“钱江村东方路路灯要到晚上6:30才开,现在进入冬季了,天黑得早,村民出来不方便了,要调整一下……”镇人大代表周建康在黄湾镇人大的“民情直通车微信群”里上传了一个黑漆漆的小视频。下一秒,“收到,明天全镇统一调整好”时任区镇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沈立逸立马“接单”。

  这是2020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下班已一个小时,海宁人大构筑的“民情直通车”微信群里却没有因为假期而安静下来。

  按照海宁人大对12个微信群的管理办法,群内圈入了人大代表与政府工作部门或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联络员各1名,代表把日常联系选民时发现的、收集到的个体化、点位明确的小问题、小建议,“拍照或视频+文字描述”可以直接在群里@主管单位,遇不确定主管的,由各家负责人或联络员认领“接单”,接单不及时的,群内作为协调管理方的人大专工委负责人作督促。时间上要求当天受理,一个月内答复,全过程有图有真相、有时限有地点、有专人联系有专线接单、有办理结果有监督跟踪。

  11月28日周六傍晚时分,钱江路与东方路的路灯比之前提前一个小时亮了,这一天,黄湾镇辖区内的路灯都调前了一个小时。

  其实像这样的小事例,在每一个“民情直通车微信群”里经常都在发生。

  2018年,浙江省开始数字转型,浙江省人大提出信息化建设四年规划,为数字转型奠定基础。“要把民情集中起来、利用起来,代表履职已经入云端,民情就在云端汇聚。”这一年,海宁人大以“民情直通车”为抓手,从提升代表履职管理质效为突破口,逐步建起“代表履职综合评价系统”“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分类处理平台”和“民情数据库”,“民情直通车”进入信息化管理,代表联系选民群众机制化常态化进一步升级。

  在海宁人大自主开发的云平台上,以“民情直通车”微信群为主要内容,代表日常联系选民意见建议的各条路径、各个载体,全部整合进入,实行日志式记录,标准流程协同管理。原来分散、碎片化的履职信息资源,秒速整合“打包”管理,每一条建议、每一问题的内容和数据做到‘来可溯源、转有反馈、追有记录、了有分析’。

  海宁人大“民情数据库”应运而生,以内容分成29大类别115个项目作为基础,按纵向层级横向地域分为市一级和12个镇、街道,在云平台上汇集形成网上民情数据方阵。之后,进一步建起工作专班,每月召开民情数据分析会,形成“海宁人大民情专报”,为常委会年度监督议题和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民意参考。

  随着“民情数据库”的数据越聚越多,数字化转型的效应也在不断释放,把海宁人大工作推进了一个新的实践阶段。

  2020年,根据年度“民情数据库”反映最多的前五项,海宁人大及时安排了对公安交警执法情况、乡村道路建设的专项监督,探索使民意从参考到能进入决策层的有效路径。同时,大数据聚焦疫情对企业影响,海宁人大进一步组织专题问卷调查,细化掌握企业共性与个性问题,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并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议》。以重大事项决定力推复工复产和民营企业发展,是民情数据分析服务于人大履职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2021年,进钉】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海宁人大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人大数字化集成,“民情直通车”进一步迭代为“民情快解钉”,进入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构建起代表与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专属快速路,用一套“民情快解钉”小事速办机制,一年速办小事增至2000+。

  “科创中心南门口设有公共自行车停放点,但是每到下班时间段尤其是六点以后,就会‘一车难求’”在5月的“人大代表集中接待走访选民月”活动中,有选民向刘平代表提出“要求增加科创中心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车辆”的建议。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后,刘平用“民情快解钉”一键上传到了硖石街道的“民情直通车浙政钉群”。“从提交问题到解决问题,一共9天时间,交投集团就把问题解决了。不但如此呢,他们还举一反三,升级了全市的公共自行车数字化管理平台,使投放更精准。”作为一名新任代表,刘平表示“民情直通车”给代表履职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

  作为民生部门,市住建局一直是“民情直通车”意见建议的承办大户,市住建局局长吴一平认为,通过“民情直通车”,能让一些“小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避免了小隐患变成大问题,对部门工作来说是一个双赢,不仅帮助部门改进了工作,还由点及面推动了工作制度变革,让问题得到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让为民服务更有效、有温度。

  立足民情“小事”解决民生“大事”。每年四、五、六月份,是白蚁纷飞的季节,其中五月中旬是盛期,也是最容易发现白蚁和消灭白蚁的最佳时间。“我们小区看到有白蚁出现”“袁花街上有好多白蚁,太吓人了”袁花镇人大代表杨洁在小区居民群中看到有居民反映小区里出现大量白蚁。在进一步走访了解情况后,杨洁立刻在“民情直通车浙政钉群”内提交了“小区内白蚁肆虐,居民群众很头疼,建议政府组织人员帮忙统一消杀”的建议。不到半小时便收到了反馈:五个工作日内上门处理消杀。

  助力“民声”成为“民生”。“在每年的体检项目中,建议增加对老年人慢性病的统一筛查,及早防治。”长安镇人代会召开前,镇人大代表夏丽通过“代表码”收到了一条选民留言。为收集更多民意,她又和选区的其他代表一起深入调研走访,共收到慢性病重点人群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1条。对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后,夏丽提交到了“民情直通车浙政钉群”,随即引起了镇人大和镇政府的高度关注。最终,慢性病重点人群并发症免费筛查项目被列入2023年镇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候选项目之一,提交大会进行票决,并高票入选。

  从传统的电话、书信到如今的“民情快解钉”,海宁人大在代表和部门之间开通的这条“绿色通道”,让民情直通了20年,实现了“民情快应、民意速办、民主可感”。

  【2023年,再“出发”】

  如今,在12个“民情直通车浙政钉群”内,人大代表是主体方、政府部门是承办方、市镇街人大是管理方,小机器人实时“接单、派单”,加速线上分级分类分流化解,实现代表联系群众意见从提交到受理、反馈、评价闭环管理与全流程数据归集,并贯通四级人大数据平台。同时,形成民情数据专班机制,促进民情向监督的进一步转化,把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小应用”在“大解题”中发挥大作用,得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暨军民副主任批示肯定。

  2022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对地方组织法的第六次修改,代表联络站成为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定“主阵地”。作为“民情直通车”的载体和平台,近年来,海宁市人大把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络站(室)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实践、深化推进,着力打造具有海宁人大辨识度的新时代代表联络站(室)“升级版”,努力书写基层民主新实践,探索走出了代表联络站(室)建设的“海宁模式”。

  初心如磐二十载,使命在肩正扬帆。20年来,这列小小的“民情直通车”,坚守着数届海宁人大和人大代表,为老百姓关键小事排扰解难的承诺,将代表的涓滴之力汇聚成助力基层治理的磅礴伟力,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海宁的生动实践!当前,站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新起点,秉承“民呼我应”的初心与使命,“民情直通车”在发展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基层实践中,继续勇毅前行!

  


来源: 作者: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邱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