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朱红燕:在乡村沃野释放代表力量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4-03-14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扎根基层10余年,如今作为乌镇镇杨园村党委书记,桐乡市、乌镇镇两级人大代表,朱红燕既听民声、汇民智,更解民忧、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誓言。

  脚踏实地,做为民解忧的“奋斗者”

  “只有和百姓之间建立起信任,他们才会敞开心扉说实话。”每次来到村里,朱红燕就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了解村民的具体情况,在聊家常中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她不仅“身入”群众,更是做到“心入”“情入”群众,盯紧群众的“最盼”倾力而为,抓住群众的“最急”持续发力,瞄准群众的“最难”久久为功,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朱书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通上天然气?”“要帮我们和天然气公司协调一下……”不少村民向朱红燕提出加快开通天然气的需求。加装天然气的项目早在2021年就被提出,而且管道等施工材料已运到小区内,但迟迟没有动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朱红燕多次前往天然气公司进行沟通协商,了解到天然气公司是担心房屋结构达不到加装天然气的条件,开户率得不到保障。找到问题关键之处后,朱红燕以新丰南苑东区为试点,安排天然气公司技术人员现场入户测量,确认房屋结构符合开户标准。她又带领村干部逐一上门排摸村民加装天然气的意愿。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目前部分村民家已通上了天然气,项目全部完工后开户率将达到85%。

  解决一件事,办成一类事。朱红燕把这个成功经验推广到杨园村的其他小区,传授给其他行政村,为推进加装天然气工作提出了创新可行的方案。

  建言献策,做为民发声的“代言人”

  “在工作中换位思考,踏踏实实想老百姓所想,努力做好老百姓期盼的每一件事。”朱红燕牢记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做到从群众角度看问题。通过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针对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常有群众反映看病时间长、药品短缺等问题,在流感高发季节尤为突出。为此,朱红燕提出《关于试行家庭医生数字化,打造身边“健康管家”的建议》。让一个家庭医生通过线上微信群或电话联系服务多个家庭,不仅帮助群众快速便捷地解决“小病痛”,还有利于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

  交通出行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要事。近年来,桐乡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停车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朱红燕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设共享单车站点,满足群众短距离出行需求。

  此外,由于杨园村附近幼儿园搬迁,村民在原有的公交站点下车后仍要步行几百米。因此,朱红燕建议增设公交站点,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她提出的建议都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重视教育,做发扬文化的“传承人”

  “杨园村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杨园先生张履祥‘耕读文化’的发源地。”对于杨园文化,朱红燕如数家珍。张履祥是清代入祀孔庙的九人之一,在农学和教育方面颇有建树。她认为,应该利用好杨园先生的名人效应,传承杨园先生耕读相兼的理念以及教育兴村的精神,弘扬杨园村本土文化。

  2022年,朱红燕积极对接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与乌镇镇社会工作站联合创办了杨园学院,并带动广大村民参与到杨园学院的各类活动中。通过开办暑期夏令营等形式,寓教于乐,把农耕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她还积极弘扬传统礼仪,推动举办启蒙礼活动,让村内即将步入小学的新生在传统礼制中开启“人生第一课”。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都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好评。

  接下来,朱红燕还将致力于打造杨园文化共富村,探索以杨园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之路,融学于游,让村民的精神文化“富起来”,让杨园先生的精神世代相传,让杨园村的文化根脉生生不息。

  


来源: 作者: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俞歆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