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工作  >  正文

扎根基层“洒热血”,当好乡村振兴“守护人”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2-10-28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并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

  一年多来,桐乡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有为,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人大力量。来自于基层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更是当仁不让、撸起袖子、脚踩泥土,当起了乡村振兴的“守护人”,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桐乡,自古就有“蚕桑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蚕丝被和小桑苗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可以说,种桑养蚕是桐乡农村地区最具标志性的印记之一。

  桐乡市人大代表张静惠是“桑在云间”的创始人。2018年的一天,在上海打拼了近20年的张静惠,在家人和朋友的不解中,突然决定辞掉高薪工作、返乡去做农民,当起了养蚕人。张静惠从小就喜欢养蚕,对她而言,返乡创业,不仅是为了延续童年的记忆,同时她也觉得蚕桑很有发展前景。张静惠很快就在崇福农创园里租赁了25万平方米的空地,创办了“桑在云间”。“桑在云间”以挖掘、保护和传承“老底子”的蚕桑技艺为根基,融入现代艺术,让传统的蚕桑文化在时尚潮流中绽放独有的魅力,以满足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的需求。

  “桑在云间”所在的崇福农创园,是全国首批“星创天地”,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入驻农业“双创”团队47个,涉及大学生农创客150多人,年产值近1亿元。年轻的农创客们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从五湖四海来到崇福洒下汗水、青春和梦想,将自己的所学知识或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上。2022年,张静惠带头发起成立了“桐乡新农人联合会”,以让更多的年轻创客聚在一起抱团发展。

  张静惠认为,相较于工业和服务业,在“三农”这个领域,更迫切地需要有一批人扎根扎底,作出一定成绩,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让新来的农创客们或者是未来想要从事农业工作的年轻人们能看到希望。作为人大代表,则更加责无旁贷。

  当得知崇福农创园“回声森林”在招人留人方面存在困难时,张静惠跑了很多相关部门,桐乡市人大常委会也高度重视,专题调研、强化监督,推动市级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为农业“双创”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针对农村留不住年轻人,农业留不住人才的现象,出台了“乡村人才振兴20条”,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依托浙江省农科院、复旦大学等平台引才育才。发挥创业成功者带头作用,放大双创领军人物领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引育农村实用人才1.4万人、农创客近300人。

  从“有希望”到“有新生”

  坚守,不仅会有希望,还会有新生。

  打开农村的方式有很多,但非遗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桐乡是非遗大县,拥有1个人类非遗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0个省级非遗项目、82个嘉兴市级非遗项目,以及146个桐乡市级非遗项目。桐乡的非遗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所特有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正逐渐消亡,急需保护传承。

  在桐乡市人大的高度重视、一大批乡村振兴守护人的坚守下,桐乡的非遗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桐乡已拥有2名国家级、21名省级和62名嘉兴市级非遗传承人,形成了完善的非遗传承体系。今年8月,在省文旅厅发布的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中,桐乡位列全省第二、嘉兴第一,连续七年排名嘉兴第一。

  非遗的复兴,也带动了乡村的振兴。桐乡市人大代表蒋小民是乌镇镇陈庄村的党总支书记,近年来,他以非遗为支点,撬动了陈庄村由“传统村落”向“美丽村落”转型,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陈庄村是省级非遗乌镇竹编的所在地,蒋小民带动村民探索出了一条“非遗+农旅”的发展路径,专门打造了一个以竹编文化为主题的北庄非遗匠人村,还引进了姑嫂饼及剔磨砂灯两项非遗项目。

  为了能进一步打响陈庄村的乡村旅游品牌,蒋小民还积极奔走、主动对接,让包括乌镇首届慕春季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首届新居民“融入桐乡”民俗体验活动、嘉兴市首届乡村音乐节等在内的一系列农旅活动落户陈庄,丰富了旅游业态,带动了村民致富。

  如今的陈庄村,每年吸引十几万的游客前来游玩、体验、消费,仅村里面的竹制品每年的线上线下销售额就超过了120万,实现了村美民富产业兴。

  从“小菜园”到“大产业”

  在曾经的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作物,到了丰收的时候,经常因为卖不掉,或者价格很低,农民没办法只好不采摘,任它烂在地里返田做肥料……

  张继东17岁读完高中后一直在老家凤鸣街道(那时候还是灵安乡)跟着父亲种蔬菜,农民的艰辛,他看在眼里,立志要将“绿色、生态”成为蔬菜的代名词。

  1995年,灵安乡建起了蔬菜基地。刚结婚的张继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召集了几个农户,率先搞起了小规模蔬菜种植,那时一门心思种蔬菜,一年下来也有五六万元的毛利。后来,其他农户也被带动起来,全乡200多户人家有一半加入其中。

  2007年,张继东的农业探索之路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规模化的大棚蔬菜种植,建成了8米宽的标准化钢管大棚70余亩。他种的蔬菜“物美价廉”,顺利赢得市场,这年张继东净赚了10万元。

  首战告捷,张继东信心倍增。2010年,根据市场需求,张继东新增了近20个特色品种;为了集中精力于种植管理,他把销售委托给第三方。2013年,张继东和合作伙伴商量,决定再租些地,成立自己的家庭农场,并注册品牌。自此,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180亩;截至目前,张继东家庭农场规模达275亩。

  在蔬菜种植上,张继东从不惜投入:以喷淋灌溉替代人工喷洒,实现滴灌流水一体化;成立食品安全检测室,严格实行检测制度;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让食品安全查得到;另外,张继东还对蔬菜种植农户进行培训,从“源头”抓安全;为处理秸秆等废弃物,张继东引进了一套加工系统,建立1000多平米的处理场,实现废物再利用。

  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张继东与他的团队也获得了不少荣誉。2013年以来,张继东家庭农场先后获评“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浙江省农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张继东获评浙江省劳动模范,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2020年春节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着中华大地,也给桐乡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那些日子,张继东家庭农场里也整天都是忙碌的人影,他们要源源不断地为确保工作人员用餐提供食材。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蔬菜供不应求,张继东不但不涨价,还主动加入“爱心供应链”,无偿提供蔬菜1.5万余斤。自己农场里的菜没有了,他就到周边县市的菜农那里去买来。有的人很细心,跟张继东说:“这几天的菜品种不一样了啊。”张继东听后笑笑,什么话也没说。

  作为一名嘉兴市人大代表,张继东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把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经常为周边农户开展蔬菜种植培训,当有农户想尝试种植新的蔬菜时,他还会把大棚留出几个免费供他们试种。当得知周边村一些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就业存在困难时,他还主动帮助联系所在村了解相关政策,向所在镇反应基层需求,同时,他还为这些困难家庭提供种苗、传授种植技术。此外,张继东家庭农场每年还向农户付出土地租金15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桐乡市人大将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广、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势,推动人大代表到农村去、到田野去、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来源: 作者: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王海英 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