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人大  >  正文

海宁人大:落实“六化两提升”着力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4-03-14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监督工作“六化两提升”的部署要求,聚焦“盯住法、管好钱、把牢图、定好事”等主责主业,以变革思维和创新举措推进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和依法监督,着力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打破监督工作“碎片化”。在法定职权的框架内,突出系统性谋划、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闭环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和机制创新,做到监督工作事前有谋划部署、事中有调研跟踪、事后有反馈评估。今年,紧跟省、市委决策部署,制定《人大聚焦“三支队伍”建设、三个“一号工程”实施 监督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和《人大监督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监督工作目标要求、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等,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监督工作制度体系。

  二是强化系统观念和综合集成,打好硬核监督“组合拳”。整合监督资源,综合运用7种法定监督方式,叠加运用听证、网络直播、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构建监督工作闭环,放大监督综合效应。连续多年开展以代表联企业(项目)督营商环境、联民生督“一老一小”和实事项目、联网格督基层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督”主题监督,把“三联三督”作为监督系统集成的重要载体深化优化,做到年年有监督计划、月月有主题活动、代表人人有联督任务,并结合“一镇(街道)一品牌”培育不断赋予“一联一督”新内涵。2023年,主题监督开展活动4752次,各级代表参与28125人次,收集问题4021件,已解决3980件。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和贯通协调,打出监督服务“新品牌”。落实“提升内力、汇聚外力、形成合力”要求,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注重增强委室合力、整合“一府一委两院”资源、借助第三方力量,提升人大监督服务中心大局质效。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围绕做深部门工作评议,叠加运用部门预算审查、委托审计、听取部门“一把手”依法履职情况报告、代表建议重点督办等方式,聚焦聚力提升评议监督质效。注重横向贯通,创新“代表联络站+”协同参与基层治理模式,与法院联动在全省首创“安商驿站”工作品牌并组织系列专场活动,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卓有成效。

  四是强化持续用力和久久为功,打响为民监督“金名片”。连续20年不间断推动“民情直通车”开进选民群众中间,丰富了代表履职实践、践行了为民初心、解决了“海量”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情直通”浙政钉群每天“代表有发声、部门有回应、问题有解决”。2023年,累计交办民生关键小事2089件,解决2066件。今年,进一步总结经验做法、深化提升再出发,强化直通车标识,以“专场”和“专车”形式定期开进企业、单位和村庄、社区,不断提升惠民可及度和为民满意度。聚焦民生关切做到重点问题一督再督,跨届跟踪监督垃圾分类、非法捕捞、“一老一小”等民生热点问题,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专题询问常态长效、绩效评价能用则用,探索了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的路径办法。

  五是强化数字赋能和实战实效,打造数智监督“新高地”。坚持“统、通、用”原则,建设“海宁人大数字化项目集成”模块,形成监督工作、“三联三督”等22个应用场景,全方位推进人大监督工作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潮城绿盾”生态监督、财经联网监督等场景,实现业务指标、问题交办、风险提示、工作评价一屏呈现;利用数字化手段在人代会期间首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满意度测评,助力生态文明报告制度试点实施。健全数据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民情民意收集处理反馈机制,实现民情民意闭环管理和“民情大脑”大数据分析,数字赋能基层民主实践。


来源: 作者: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施逸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