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构筑防洪排涝的“安全网”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审议防洪排涝工作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14-09-26

  “防洪排涝”专项审议前情概况:

  防洪排涝是现代治水的重要组成,也是确保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基础工程,开展防洪排涝专项审议工作则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依法治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措施。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人大上下联动开展对防洪排涝情况开展监督审议的相关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将防洪排涝专题审议工作列入了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重心,印发了《关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贯彻“五水共治”战略决策推进防洪排涝工作专项报告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审议调研小组,并在分析我市防洪排涝工作短板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这次专题审议的四个方面的几个重点内容:一是全市城乡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包括防洪排涝规划、专项规划和资金安排计划等情况;二是全市流域骨干排涝、海塘、堤防除险加固和管理情况,包括江河堤塘加固和城乡防洪等工程建设情况;三是全市城镇易淹易涝地区排涝能力情况,包括强排设施建设和资金落实等情况;四是全市防洪排涝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特别是管理体制和责任落实情况。

  从4月14日省、嘉兴市人大常委会电视电话动员部署会议后到7月底召开常委会会议审议之前,历时四个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防洪排涝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通过走访部门、专题座谈、实地踏看、分组视察、接待和约见代表等形式多方收集意见,各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也根据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上下联动开展视察调研,为常委会审议提供最基层最翔实的基础数据。

  当前我市“防洪排涝”工作困境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五水共治”战略决策,扎实推进防洪排涝工作,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项目的建设与推进、管网的疏浚与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防洪排涝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推进,城乡防洪排涝工作的短板越发凸现,去年“菲特”台风的受灾场景,大家还记忆犹新。

  现状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

  人大代表居海明: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当前防洪排涝规划的标准偏低,引领作用不强,特别是“菲特”台风期间受灾严重区域的治理上,往往以“堵”为主,通过制定改造方案逐一进行针对性治理,整个工程的系统考虑还不够。防洪排涝工程要堵,但单纯一味地“封堵”肯定不行,更要重视疏,要尽快通过编制新一轮的防洪排涝规划来系统推进各项工作,要科学论证在编的防洪规划所设想的大包围圈是否能在类似“菲特”这样的重大洪涝灾害时经得住考验?

  人大代表王金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在地表都是水泥沥青,下大雨时,路面的积水,哪怕下水道畅通,也是白白流掉,再加上一些河道在城市建设中被填埋,市级河道、末梢河道、浜的洪水调蓄能力减弱,地下水的补充又缺乏。治水是系统工程,不能只把局部易涝点搞好,而忽略其他薄弱环节,不能掉进年年整治、年年受淹的怪圈。

  的确,调研发现我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滞后,建成区内约有1平方公里室外地面标高至今没有达到10年一遇洪水位4.5米的标准,容易受淹。全市综合性防洪排涝规划体系还不完善,城市防洪规划与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防洪排涝工作协调配合还不够,涉及防洪排涝的几个责任部门虽然工作职责已经明确,但实际工作中统筹协调仍显不足。同时,部门监管和乡镇“属地管理”职责不明,上下沟通不够。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许多小河浜被填埋占用,短历时积水加剧,河网调蓄能力下降,雨洪调蓄利用的措施缺乏。

  现状二:工程项目规划建设不尽合理

  人大代表吴一明:周王庙长春村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地势较低,历来是涝水重灾区,然而当前嘉兴南排工程由于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等原因,盐官枢纽、长山闸、南台头等排涝效果均达不到设计标准,流域泄洪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周王庙涝水灾情。

  人大代表李倩:黄湾现有东闸、中闸、西顺堤排涝闸站3个,只有东闸有机排功能,其余两闸主要靠自排。但东闸全部用于尖山污水处理,如遇特大降水,或枯水期涨水,加上嘉绍大桥桥墩处泥沙增多,预排能力有限,自排能力不足,极易造成堵塞,存在难排隐患。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水利工程发挥实效的前提。正如代表所反映的那样,流域排涝工程因设计不够合理而难以达到预期功效,反使我市成为上游泄洪时的临时滞洪区,加重了防洪排涝的压力。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又受项目“散、长、小、苦”和专业施工队伍不足等影响,工程招标竞争不够充分,竞争性谈判较为普遍,分包、转包现象突出,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缺失。此外,项目建设资金压力较大,资金筹措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状三:重“面子”、轻“里子”的惯性思维

  人大代表陈敏:下水道工程无人重视,村级道路浇灌后下水管道堵塞严重,而且人为堵塞管网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涉及排涝的管网改造工程开展较为困难,往往存在小问题小改造,大问题大改造,不淹不改的现象,隐蔽工程如何防范于未然值得深入研究。

  人大代表高吾林: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时间久,管径小,雨污合流,淤积严重;中心城区部分管道高程已发生变化,积水无处可排。我市管网铺设缺乏科学规划,其实在区块开发之前,就应当将地下管网建设首先考虑进去。而现在,我们不得不为早期管网低标准建设还债,在对管网的补救改造时,特别是一些“老大难”问题,城市道路“开膛破肚”许多次,还是不解决根本问题,如梨园已经改造了4次。我们的城市习惯了向上生长,是不是也应该用力向下深耕了?

  如今,雨季内涝已经演变为城市的“行为习惯”,这个习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迈进而愈加常见。有专业人人士指出,“流得太快、排得太慢、存得太少”是内涝形成的三个根本性原因。而“排得太慢”说的就是我们的排水管网建设。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工程,与地面基础设施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相比,我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滞后,除代表所说的老城区、中心城区管网低标准铺设外,新建地域及城郊结合部后续管网铺设缺乏统一规划,无序接入,地势低洼区域管网简单与周边“高地”管网相连,导致管网长度不断延长,实际降低了整个区域的排水标准。

  现状四:重建设、轻管理的“摊大饼”模式

  市人大代表沈银英:金利社区排涝设施老化,平时不太重视已建好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去年“菲特”台风期间大部分排涝设施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导致社区700多户家庭有92户受淹严重。

  市人大代表吴一平:我市历来对圩区的建设十分重视,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已拥有圩区61片,但对圩区的日常管理还不足。一方面是圩区维护资金不足,调研中有地方反映,对于圩区的资金补助现在是1亩地每年10元,对于面积较小的圩区,这些显然不足。另一方面受当前土地流转模式的限制,圩堤是建设在农民的土地上的,几十年来,农民在圩堤上耕作的习惯很难改变,导致圩堤水土流失严重,标准偏低。据2012年水利部门对圩堤断面实测数据显示,圩堤达标率仅为43.7%,达标率一半都不到。

  良好的设备状态是防洪排涝的根本保证,然而代表们反映,我市防洪排涝设施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意识不强,管护机制不健全。有限的设施更新维修经费和人员养护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管护带来困难。如部分机站、水闸并未在汛期来临前进行试车,排涝设施陈旧且保养不善,被盗被损和养护不够现象较为普遍,关键时刻不能完全发挥应有作用。全市61片圩区的管理受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管护责任尚未落实,随着时间推移、雨水冲刷以及道路建设工程的影响,部分圩堤老化并出现缺口。地下管网管理上缺乏宏观战略考虑,吃一节,剥一节,短期行为多,缺乏年度建设维修计划,管网清淤等日常维护工作滞后。

  “防洪排涝”专项审议提出对策建议

  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7月28至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报告,着力推动全市防洪排涝工作落到实处。

  ——深化完善防洪排涝规划体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共治理不能仅仅是围绕“应急”做文章,更要把应急预案本身所承载的思维方式,贯穿于防洪排涝工作始终。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组织水利、建设等部门做好城市防洪规划与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的衔接,努力形成总领全局的规划体系,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以科学规划引领防洪排涝工作。要进一步理顺防洪排涝工作管理和协调机制,在市级层面明确统抓单位,落实职责分工,强化合力保障。镇、街道与部门之间要密切协调配合,积极构建互信与合作机制,建立联系与协调信息共享制度,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职责,妥善衔接涵洞、隧道由属地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低洼易积水区域要科学论证,彻底改造,特别是受淹严重的老旧城区要综合施策,系统推进。要结合“清三河”行动,全面实施清淤疏浚,打通断头浜,畅通最后一公里排水小河道,综合提升河网调蓄和河道排水能力。要在城市道路建设和绿化种植规划编制时科学调蓄利用雨洪资源,通过植被浅沟、下凹式绿地、透水性道路等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贮存。

  ——充分发挥水利设施作用。要突出财政资金的绩效性,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高效推进防洪项目建设;要尝试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缺口,一方面要强化项目规划设计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吸引金融机构、融资公司等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激活并拓展公益性水利的筹资渠道。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市政府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管理,大力培育专业施工队伍,帮助企业提升水利施工资质,促成水利施工市场有序竞争;主管部门要继续严格执行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制度,强化全过程跟踪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审计部门要将防洪排涝有关工作纳入审计范围。同时,要结合农业园区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村级组织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用。

  ——重点做好全市排涝工作。当大雨成为一个个城市实现“看海”的捷径,对城市下水道的拷问便应提上议程。要把握好防洪排涝的工作重心,切实转变思路,加大对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改造的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规范管网铺设;要加快做好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排水管网水利分析、调度分析、布局优化分析、应急处置分析和管网动态分析的技术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尽早实现地下管网实时监控。要加大雨污分流工作力度,加强雨污分流的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各区域污水专项规划,明确区域工作方案,切实推进雨污分流。此外,要抓好工作结合,以雨污分流改造、管网优化提升为契机,统筹城镇有机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同步改造,实现工程区域内一次性整体优化提升。

  ——大力提升后续管护水平。“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出现漏洞无疑会流失很多建设成果,因此要建立防洪排涝评估机制,科学合理制定地面标高,严格控制地面高程。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巩固和提升现有的技术人员素质,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要把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摆在重要位置,做好定期检修保养,加快建立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排涝闸站、泵站等设施的维护力度,进一步完善抢灾救灾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要加强圩区的管理和维护,适当提升管理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落实村、社区圩区管护责任,通过村级水务巡查队,强化日常监管。要强化管网维护和监管,深化以预防为主的污水管网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制度,实时掌握排水管网淤积状况,及时开展管网清淤,强化宣传引导,明确破坏管网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对人为毁损、堵塞管网行为的曝光力度和执法力度。

  

来源: 作者:作者: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城建农经工委 文字记者: 通讯员: 摄影记者: 摄影: 编辑:嘉兴人大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