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让人民群众获得真正的实惠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侧记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19-06-11

  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是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创新举措。2012年以来,海宁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上海长海医院托管市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托管市中心医院、浙大医学院妇产科医院托管市妇幼保健院为重点,全市6家市级医院通过全面托管、技术协作等形式,全部承接沪杭优质资源下沉;同时,大力推进“县医院带卫生院”,通过医联体、市级医院分院等形式,14家基层卫生院承接市级优质资源下沉实现了全覆盖。

  如今,7年过去了,“双下沉、两提升”效果怎么样?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真正的实惠?

  在2018年专题调研“接轨沪杭优质医疗资源”的基础上,2019年,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将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再提建议。

  集中调研 全面了解工作现状

  “医生,我耳朵老是嗡嗡叫,白天好一点,晚上就睡不着觉。”在袁花镇卫生院的一间诊室里,张大伯正在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病情,接诊的是市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主任潘军燕。

  张大伯是专门冲着潘医生来的,“听邻居说,每个星期四上午有人民医院五官科的专家来,我就赶紧来了,不要专门跑到市区去,方便多了。”

  “农村群众看病不方便,尤其是老年人,我每个星期来一次,老百姓看病只要半个小时就行了。”潘医生笑着说。

  2016年,全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现场会在海宁召开,海宁市作为三个先进县市之一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资源下沉“海宁模式”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如今,不仅在市级医院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上海、杭州专家医生,在镇卫生院也能看到本土的专家医生,给老百姓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全面了解现状,今年2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祥华带队对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着重了解取得的成绩,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和相关措施等。

  调研组走遍全市12个镇、街道,走访了8家医疗机构,现场听取医务人员和就医群众意见,实地了解市级医院承接沪杭优质医疗资源情况、市级资源下沉工作开展情况和乡镇卫生院人、财、物运行情况等。召开各个层面座谈会11次,分市级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医疗机构、居民代表等,参加人员150多人,多层次、全方面地听取意见。在人大代表中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94份,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服务能力、资源下沉有效性、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这几年,市级医院与沪杭三甲医院合作办医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大量的省级医疗专家到我市医院看门诊、动手术,市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明显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本土专家下沉到卫生院,极大地方便了农村老百姓就医。可以这么说,医疗资源和人才的双下沉,带来了医疗技术和满意度的两提升”。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茅伟明的一席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几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但是,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少,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还有待继续深化。在综合调研收集问题的基础上,教科文卫工委起草了关于全市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供常委会审议参考。

  专题审议 深入查找发展短板

  在常委会审议中,大家对“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取得的成绩也都看在眼里,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大家在审议中也认为,现在的医疗服务水平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双下沉、两提升”工作需要继续深化。

  会场上听到的都是大家摆事实、讲问题,讲医疗资源配置中的“缺口”,如何做强市级公立医院?如何优化公立医院服务?如何夯实基层基础条件?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在现场,一些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就医难题被“刨根究底”,摆在政府面前。

  焦点一:市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能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市人民医院与长海医院合作发生了较大改变,合作紧密度明显下降,不利于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下一步怎么办,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英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很多委员围绕市级医院发展畅所欲言。

  “市妇保院虽然与浙大妇院合作,但是上面派下来的医生真的没几个。”

  “我家孩子感冒我都是直接去杭州的”

  “到市级医院看病,人很多很多,又要挂号、找医生看病、付费、检查,再给医生看、再付费、再取药,看一次病,要排太多的队。”

  “一些检查项目,医生开了之后,病人要自己去找到检查的地方去预约,为什么看病的医生不能和检查的医生预约好,告诉病人什么时候到哪里检查。这样不是更方便吗?”

  ……

  ……

  有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体现:2016年至2018年,我市医保资金在市外医疗机构的支出占比分别为18.61%、18.61%、19.35%,长期保持在较高位置,且2018年还出现了增长。如果单独计算住院数据,比例会更高。

  总的来说,全市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有提升,但是还不够,老百姓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焦点二:市级医院医生下派到乡镇,效果怎么样?要如何继续深化?

  “现在医生看病,不是靠搭搭脉、看看面色就能判断的,都要有检查设备的,卫生院有啥呢?有卫生院的分院门诊检查设备只有一台普通B超,是坏的,住院的地方有一台心电监测的设备,也是坏的。”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张雅妹的发言虽然尖锐却是事实,在调研和审议中,也有很多代表对资源下沉到乡镇的工作都打了问号。

  “市级专家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很多人都是到了卫生院才“撞”到的,建议结合乡镇广播加强针对性宣传。”

  “医生下来不仅要看病,还要带徒弟;徒弟带出来了,卫生院的水平才能真正提升。”

  “下派的医生不仅仅是来看病的,管理也很重要,要推动卫生院与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同质化。”

  “家庭医生很多人都签约了,但是不能一味追求签约的比例,更重要的还是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

  ……

  对市级医院医生下派到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不了解,看病的人不多;卫生院医疗设备跟不上,很多简单的检查做不了。总的来说,市级医疗资源下沉到卫生院的实际效果还比较一般。

  朱祥华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指出:“对医生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坐诊的宣传要更加接地气,建议用广播不定期的播报,让老年人都知道;对镇卫生院硬件设备上的投入,要加强研究,从适用、合理、需要上加以考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能单纯追求签约率,关键还是看群众是否满意,要把好事做好,先保证质量,再增加数量;要推动医生的双向流动,既要下派市级专家医生到卫生院,也要让下面的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培训。”

  形成意见 跟踪监督落实情况

  “医改工作是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难题,矛盾和困难还有很多,特别是当前我市医改工作迈入由打基础向提质量转变、由单向突破向综合推进转变的关键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医疗卫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会议最后,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敏忠就进一步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持续深化合作模式。紧紧抓住市级公立医院这一关键,在继续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立足于合作共赢,不断细化合作形式和内容,更深层次推进与沪杭名院、名科、名医合作。二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高度重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均衡、不到位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方便群众看病、让群众看好病”为目标,加强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医疗卫生资源统筹,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三要持续抓好新型服务体系构建。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的“医共体”建设是涉及体制、机制和模式的综合性变革,必须从理念到行为、从认识到方法,都进行大的改变。要加强顶层设计,准确把握群众实际需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会后,结合会议审议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整理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审议意见:

  一是创新合作模式,提升与沪杭三甲医院合作的紧密度,力争在建立高等院校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海宁院区上寻求突破,做强市级公立医院。

  二是推动市级公立医院人才的精准下沉,推动镇、街道卫生院与市级公立医院的同质化管理和特色专科建设。

  三是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重点解决挂号、就诊、住院等就医环节当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出一批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的便民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是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培训政策,创造卫生人才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待遇有保障的良好氛围。

  五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院基本建设决策和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医院软环境建设投入,合理确定镇卫生院检验检查设备配备标准,加大对镇卫生院硬件设备投入,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目前,审议意见已经交办给市政府。

  下一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进一步助推“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不断深化,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来源: 作者:作者: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张立 文字记者: 通讯员: 摄影记者: 摄影: 编辑:嘉兴人大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