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探索推进“息事罢讼” 达到“三个效果”统一

南湖区人大聚焦诉源治理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1-06-26

  

  近日,南湖区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听取了区人民法院关于诉源治理情况的汇报、区人大法制(监察和司法)委关于南湖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推进“息事罢讼”诉源治理的南湖实践,民商事收案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呈现诉讼案量明显下降、办案质效稳步向好的良好态势。

  区人大常委会认为,诉源治理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大背景下化解纠纷的重大举措,思想要高度重视,机制要不断完善,法院要全力推进,部门要合力,上下要联动,要及时分析研判,更加深入群众,创新改进方法,增加专业力量,做到重心下移、抓早抓小。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创造性地开展诉源治理工作,攻坚克难,大胆探索,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实现案结事了,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深入调研:关口前移促矛盾纠纷消融

  按照南湖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监督工作的安排,今年,区人大法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及时成立专题调研组,制定了《关于开展南湖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调研方案》。年初以来,调研组一行在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先后到新丰法庭、新丰镇矛调分中心、科技城法庭、区矛调中心等单位,实地调研诉源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同时,召开了南湖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座谈会、科技城法庭诉源治理工作座谈会和南湖区基层诉源治理工作座谈会,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区人大代表以及基层诉源治理有关人员参加会议,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

  在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的基础上,区人大法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撰写了《关于南湖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调查报告》,并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作了详细汇报。

  诉源治理作为“枫桥经验”的发展和实践,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其核心要义是“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南湖区将诉源治理纳入区域治理总框架,进一步压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责任,构建形成“党政领导、政法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助推诉源治理工作更高水平实质化运作。

  近年来,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推进“息事罢讼”诉源治理,呈现诉讼案量明显下降、办案质效稳步向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在区委政法委的统筹领导下,区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2019年12月法院诉讼服务中心9名工作人员成建制入驻区矛调中心,承担立案信访、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及简案速裁等工作,对民商事案件实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参与调解向指导调解、诉讼调解向诉前调解的转变。

  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法官力量下沉、解纷关口前移,建立法官进驻人大代表联络站、进驻“微嘉园”、进驻村(社区)“三进”工作机制,向社会公开法官名单和进驻时间,通过巡回审判、联动调解、宣讲普法等形式,加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2019年以来,共开展驻村调解、法律咨询800余次,邀请人民调解员、辖区居民、企业职工等500余人次旁听案件庭审、观摩调解过程,诉源治理的辐射面和认同度得到有效提升。

  区人民法院还健全基层服务对接机制,以“阳光天平”党建品牌的做实做细,推进“息事罢讼”诉源治理的提质增效。开展公众开放日、在线“微嘉园”微课堂、抖音主题推送等系列活动15场次受众人数2万余人,大力推广诉源治理理念。深化“三服务”活动,通过线下调研、线上座谈等形式走访服务企业110余家,开展法律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等法治宣讲,当好纠纷化解指导员。

  同时,积极开展全省信用卡纠纷类型化解纷试点工作,推动全市首家金融调解委员会入驻区矛调中心,联合公证处开展“赋强公证”,真正实现纠纷“一窗受理”“一地化解”。主动牵头、积极推动成立全市首个实质化运作的工商联调委会,搭建法官团队,强化专业指导,实现涉企纠纷的多元、快速、有效化解,2020年6月调委会运行以来成功调解涉企纠纷600余件。

  建言献策:探索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针对诉源治理工作还存在源头化解、联动调处、调解力量、宣传指导等方面的不足,区人大常委会建议,在诉源治理中应加强源头预防,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工作,建好队伍,发挥“老娘舅”等队伍的作用,做好人大代表联络站接访工作,法院要深入基层,多方协同“作战”,更好地化解矛盾。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参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人员认为,诉源治理也要坚持为民本色,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立足司法职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精准对接群众、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的需求,创新司法供给形式,提供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结对共建等司法服务,指导群众、企业和金融等机构在法治轨道上参与治理、主张权利和解决纠纷。

  区人大常委会建议,要发挥法官主导作用,建立法官直接参与基层解纷、提前介入会商、定期普法宣传、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机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构建多方参与、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息事罢讼”创建工作氛围和工作格局。利用法官进校园、法治宣传阵地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等形式,以及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立体式进行普法,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民商事诉讼。

  诉源治理需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健全民事纠纷“1+X”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发挥部门主体作用,积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指导条线行业协会开展调解工作。深化“法官驻镇联村、人民调解驻庭”的“双向派驻”镇域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指导开展“无诉”村(社区)创建。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充分发挥第三方作用,健全行业调解组织,完善纠纷分流、引导释明、调解指导、司法确认、简案速裁等机制,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生命周期”闭环模式。吸引一批在群众中威信高,有相关专业法律知识的机关、村、社区退休干部充实调解队伍,培塑“老娘舅”品牌。

  借力借智,创新调解形式,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连心桥”作用,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员额法官按时到人大代表联络站接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为群众宣传法律和政策,解疑答惑。遇到矛盾纠纷时,主动引导到专业调委会,并视情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微嘉园”、ODR平台、移动微法院等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发力的治理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来源: 作者:南湖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监察和司法工委 冯成 朱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