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平湖人大:助力打造全市15分钟急救圈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1-12-03

  

  2021年11月11日,平湖市急救站独山港镇急救点、新埭镇急救点启用仪式在平湖市独山港镇卫生院举行,市人大代表独山港二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启用仪式。亲眼见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院前急救提升项目的落地落实,代表们深感欣慰和不易。这背后,有人大驰而不息的推动,有政府勇于破难的坚持。

  聚焦群众呼声 助推项目启动

  院前急救体系承担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抢救、百姓突发伤害和疾病的应急救治、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三大作用。平湖市于2012年成立医疗急救站,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因机制缺陷,运行困难,一直以来,院前急救能力是全市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一块明显“短板”。全市仅有市一院、二院和中医院3个急救点,到新埭、新仓和独山港远端的出车时间较长,不利于施救,群众呼声较高,代表关注度也高。五年内,共有5件议案建议涉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呼吁政府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快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急救点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

  代表和群众的呼声就是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方向。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我市深化医改工作及医疗服务水平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建议加大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和运转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院前急救等特殊岗位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政策。

  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调研医疗卫计资源时,针对急救能力和标准化建设不够等问题,建议医疗急救站定位为依托市级医院的指挥调度型机构。

  2020年,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市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时再次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医共体模式下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全市急诊急救网络,增加120急救车配置数量,更新车载设备;提高急救中心针对不同救治需求分类施救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加120急救车医务人员配备数量;重点提升急救中心,提高创伤、卒中、胸痛、孕产妇等急救业务水平,为救治高危急重症病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21年2月,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经全体人大代表票决,院前急救提升项目高票入选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投资974万元,新增救护车4辆,新增新埭、独山港急救车辆首发点,每个急救单元增配一名护士,构建15分钟急救交通圈。卫生健康局作为项目的牵头部门,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正式列入了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

  多种渠道发声 助推项目破难

  根据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三个一”监督机制,市人大常委会考虑到独山港片区居民是这一项目的最直接受益者,决定由市人大代表独山港二组牵头督查这一项目。

  市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列出了详细的年度计划,3月启动新增救护车采购,4月启动急救人员招聘,7月落实新增急救点场地和业务用房,9月完成急救人员上岗培训……

  5月19日,市人大代表独山港二组对该项目进行第一次的集中视察。在听取了部门汇报后,代表们发现,项目的推进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由于牵头部门在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时,缺乏跟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导致在护士的招聘环节,编制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财政保障也无法落实。时间接近过半,但是项目却没有实质性启动,这不仅让代表们担心,也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关注。

  在经过充分的走访调研之后,8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2021年度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院前急救提升项目进度明显滞后引起高度关注。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与部门的项目安排、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牵头部门在制订民生实事项目年度推进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土地、指标、编制、投入等各种问题,提前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和对接,让项目的推进计划更具有可操作性。”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高敏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

  “有些项目、有些事情千万不能说了算有了,有了算做了,一定要把‘真正’两个字落到实处。”审议时,常委会委员们纷纷表示。

  “每年人大票决产生的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都‘靶向’瞄准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短板’、社会‘痛点’,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市政府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和投入保障机制。针对院前急救提升项目进度明显滞后,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一方面要强化责任担当,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借鉴,合力寻找解决办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水良在会议小结时提出了要求。

  9月,市人大常委会在视察医疗卫健工作五年监督意见建议落实情况时,再次强调:急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再增效,抓好“重点”,高标准完成院前急救提升项目的建设,系统增强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和体系建设。

  持续跟踪发力 助推项目落地

  市政府和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会后列出了明确的时间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与市委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和财政局专题会商,多次组织市急救站和各急救网络医院、镇街道卫生院认真研究,克服种种困难,从项目可行性角度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加快组织实施。

  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9月完成新增急救点的房屋改建以及新增急救车的采购。同时,由各网络医院和急救点招录合同制院前急救护士,10月完成护士的招聘录用以及驾驶员、担架员的配备,并适度增加了财政的支持保障……

  11月11日,随着独山港镇、新埭镇两个急救点的正式启用,全市院前急救网络已形成“1+3+5”格局,即1个市急救站,3家网络医院和5个急救点,急救半径明显缩小,急救反应时效显著提升。

  “这半年时间,院前急救提升项目进展很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年底的监督和年中的监督相比,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努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代表们很是欣慰。

  “独山港、新埭急救点的新增,让全市东片乡镇的急救反应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至15分钟以内,作为一个独山港的人大代表,作为一个独山港镇的居民,既是项目的监督者,又是项目的受益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有成就。”市人大代表徐永法说。

  “下一步,院前急救体系要从运行模式、运转流程,技术层面、保障层面,以及院前与院内急救高效衔接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使院前急救运行更加有效、技术更加先进、保障更加有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柯卫明提出了要求。

  市卫生健康局表态,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持续提升院前急救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全市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 作者:平湖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