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南湖人大把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2-05-1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春耕备耕,水利先行,南湖区人大高度关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夯实全区农业根基。

  摸清底数:全区建起20万亩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日前,南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凤桥镇专题视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察看栖柽村陆家浜泵站建设运行情况,听取泵站及周边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该灌区建设提升计划,以及南湖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设成效与数字化农田水利建设成果的介绍。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据了解,近年来,南湖区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深化农田水利管护与农业节水,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农田里的麦苗一片绿油油,长势喜人。“如果要浇水了,打开这个阀门就可以,就像我们家里用自来水一样方便。”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站在陆家浜灌区的田头,给前来视察的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详细介绍了整个灌区的改造和运行情况。

  “灌区建成后,能节水多少?亩产会增加吗?”“手机上可以操作水泵开关吗?”“现在全区像这样的泵站和灌区有多少?”与会人员边走边看边听介绍,还不时地提问,对陆家浜灌区的先进设施设备给予充分肯定,并十分关心全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这个灌区属于高效节水灌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约230亩。灌区现有PE输水管道1661米、出水口76个,安装超声波流量计1台,采用自动化运行,泵站内外还安装有视频监控。陆家浜泵站获评“浙江省2021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秀典型案例”“南湖区2021年度五星级机埠”。

  据悉,2017年以来,南湖区通过大力推进各类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面积1.65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41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6万亩,新建低压管道灌溉、自动化控制泵站74座。全区已建成农业灌溉泵站1090座、灌区848个、渠道(管道)1116公里、排涝渠道819公里。2021年,全区农业用水量较2018年减少524万立方米,获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优秀。

  目前,全区累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81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6.17%,建成粮食功能区12.24万亩,建成圩区8片,其中保护面积8.73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4.7万亩,产量2.012亿斤,荣获浙江省“产粮大县”称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打造共同富裕美好南湖持续夯实“三农”基础。

  深入调研:建议用新理念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今年2月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赴各镇、七星街道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调研情况来看,南湖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在调查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规划先行,合力统筹推进,要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水利数字化改革,按照全要素融合治理的理念,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等纳入“一张图”管理,实现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管、用”一张图全链条监管,提升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

  同时建议,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要素投入。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合力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也要创新运作模式,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筹资方式,拓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农业主体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调查报告还建议,要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建设主体、村集体和承包大户以及农户的责任界限,落实管护责任,避免项目管护出现重建轻管现象,切实保障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延长使用寿命,发挥最大效益,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积极性。

  专题审议:为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出谋划策

  在南湖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积极为南湖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在南湖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与会人员纷纷围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出谋划策。

  投入不足依然是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升级面临的一大难题。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何周军认为,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群众的需求,建议要制定计划、加大投入,高标准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委员马正忠认为,目前全区已经更新升级的泵站数量还远远不够,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由点及面,让高标准泵站和灌区由“盆景”变为“风景”。委员朱银洲表示,资金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设施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农业方面要加大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开发运用,不能成为“全能冠军”,可以多得几个“单打冠军”,打造亮点特色。

  目前,一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较差,甚至还是泥土沟渠,漏水严重,使用中还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委员陆芳艳建议,要加大力度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便于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到位。委员陈贤琴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直接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建议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圩区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同步考虑;要统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农田水利工程的适配度,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灌溉设施设备等;要突出考虑综合效益,更注重工程的完整性和配套性,并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来源: 作者:南湖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农工委 冯成、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