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让江南水乡多一分灵动

南湖人大助力“治水”十年回眸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2-09-05


  江南水乡,一个“水”字,给红船启航地带来了无限灵气。但曾几何时,水也成为了南湖区老百姓的心头之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用水.....这些成为污染水环境的重要“杀手”,并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深深刺痛着南湖百姓敏感的神经。一场变革已迫在眉睫,而南湖人大身先士卒……

  一项制度 聚焦环境保护

  2013年的水污染事件给南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如何找回失衡的生态,让南湖重回“梦里水乡”?肩负着生态环境监督的职责和使命,南湖区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主动作为,通过开展调研、视察、撰写《情况反映》等形式,督促政府整改落实,并专门审议通过《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减量提质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决定》,为全区生猪减量提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不断巩固提供有力支撑。

  但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是远超环境承载能力的污染总量。生猪退养工作的深入推进有效减小了环境污染总量,减轻了生态环境负担,但面对量大面广的其他涉水污染,单纯一个生猪退养还远远不够,如何从根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成为一个避不开的问题。而此时,一部新修订的法律为强化人大生态环境监督作用提供了“利刃”。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区人大常委会根据环保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每年3月份听取和审议上一年度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水环境质量就是其中一大重要内容,包含全区11个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占比情况,5个出境断面水质情况,生态流域补偿情况......

  如何让环境报告发挥出更大成效,强化人大生态环境监督作用,从而更好保护包含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区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开展探索和尝试。

  围绕着监督广度,在每年听取和审议政府环境报告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从乡镇、涉农街道、城市街道、托管街道四个类型逐步开展落实生态环境报告,通过镇人代会、街道居民议政会或政情通报会的形式,听取辖区环境状况报告,形成了定期监督工作机制。

  除了扩大监督范围,区人大常委会也对生态环境报告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报告形式方面,由最初纯粹常委会审议,向“人代会+常委会”审议拓宽,政府领导先行在常委会会议上口头汇报,常委会审议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人代会全体代表审议;或先提请人代会全体代表审议,根据审议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年度目标和工作措施,提请常委会审议。在报告内容方面,要求区政府对照省环保厅综合性报告参考格式和工作实际,及时梳理汇总,不断完善综合报告,一是增加了年度数据对比,使报告内容更加直观明晰;二是要求计划措施更加具体,并附加年度重要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安排表,明确责任单位,以项目为抓手助推环境监督;三是针对环境综合报告内容丰富,但针对性、深入性探讨不足等问题,创新监督形式,在综合报告基础上,围绕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相对突出的工作,同步开展专项审议,如2020年同步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报告审议,形成了综合报告管整体,专项报告盯重点的工作模式。2021年环境报告前,也是市、区联动,先行对污水管网建设和处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报告,助推了监督精准度。

  随着环境报告一年又一年的深入落实,并不断完善健全,生态环境愈发改善提升,特别是水环境质量有了惊人变化:2018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仅为9.1%、;2019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上升到45.45%;2020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90.9%;2021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

  一个场景 助力精准监督

  “你们瞧,这个就是我反映的问题,已经妥善解决了。”2021年12月8日,在南湖区凤桥镇人大组织开展的一场代表活动中,凤桥镇人大代表盛冯园掏出手机,向其他人演示了“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

  在现场,代表们看到,由盛冯园反映一村民家中窨井开孔导致污水横流的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说起自家前后的变化,家住凤桥镇联丰村24组的徐荣龙感慨良多,直言用“绿盾”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真管用、真好用!

  2021年以来,为进一步打通和拓宽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数据通道,推动人大监督工作从“会上”向“网上”、从“单兵突进”向“协同联动”转变,市、县(市、区)两级人大共同搭建了“绿盾”“1+6+8+N”应用场景总体构架,包含1个“驾驶舱”和治水、治气、治废、治土、其他监督、专项监督6大子场景以及“代表监督哨”“监督预警”“评价监督”等“8+N”个模块,赋予场景“看、问、督、评”功能,对生态环境监督实现“全流程、节点化”精细管控。

  “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一上线,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就专门组织全区人大干部进行培训,全力提高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对生态环境监督的精准性、有效性。

  “我在‘绿盾’上看到,代表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涉及生活垃圾的,因此建议下一步工作谋划中,要加大对垃圾管理工作的比重。”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康涛表示。

  一份责任 心系生态共富

  “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2022年3月15日,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华在审议发言中强调,“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是对全体南湖人健康的投入,再怎么投都不为过。”

  怀揣着生态共富的责任,区人大常委会上下每个人都心系使命,躬身入局。

  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各种途径,串联、整合和部署常委会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如,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代表联络站(室)生态环境定期主题接访;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题活动,查摆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转交政府办理。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健牵头南湖区百难问题攻坚中的“低散乱”企业(作坊)持续攻坚问题,每周听取政府主管部门工作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力助推“低散乱”企业(作坊)腾退。

  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协同各部门,成立“五水共治”推进督查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协同推进组等,专班化落实督促检查。

  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每月赴各自联系河道开展河长制督查巡查,通过实地查看河流管理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群众意见建议,听取乡镇工作汇报、查阅基础资料等方式,将所负责的工作强力向前推进。

  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委室人员利用周末、晚上等时间,赴余新镇、新兴街道联系村(社区)开展楼道清理、卫生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示范引领作用。

  生态环境建设没有休止符。“近年来,我们策划了很多生态环境督查活动,特别是治水活动载体,加大了监督力度,集中民智,合力治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站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首善之区’的高度看,全区生态环境的状况、环境保护的力度和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以及全民的自我环境意识和素质都还可以有提升空间。”区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常委会及城建环资工委必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推动生态环境环境持续改善,让江南水乡多一分灵动。”

  


来源: 作者: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 张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