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将人大监督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侧记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2-11-03

  

  

  乡村兴则国家兴。今年,是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实施一周年。根据上级人大统一部署,5月至9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力量。

  主题宣讲“听”民声

  “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条例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核心,它不只是促进经济发展,而是立足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6月30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海英走进农工委工作联系点、斜桥镇人大代表农业农村联络分站,为代表和选民群众宣讲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这意味着“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讲听意见活动正式启动。

  海宁市斜桥镇是农业大镇,如何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农业高质高效是代表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为此,首场活动的主题聚焦农业“双强”。

  “要适当扩大承包大户粮食生产规模,提高水稻种植补助力度。”“要留出土地空间,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现场,10多位来自基层的代表和群众围绕粮食安全、农业项目、农业“双强”、农业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热议。

  根据海宁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各镇、街道人大相继组织代表走进各个基层单元,通过“线上+线下”“站内+站外”等形式,结合辖区实际和群众需求,开展主题宣讲。在基层立法联系点,海昌街道工委结合跟踪监督街道民生实事“农旅共富项目(万亩示范农业园区建设)”开展宣讲听意见活动。围绕乡村旅游,盐官镇人大开展音乐小镇(民宿)项目建设专题调研。丁桥镇人大组织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村级抱团等开展实地检查,海洲街道工委在代表联络室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接待,周王庙镇人大则组织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学习。

  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如何让宣讲接地气、润人心,在海宁的各级人大代表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声”入村社小组、田间地头,让农民群众在沉浸式交流中学法用法。

  嘉兴市人大代表金海刚走进长安镇金港村,在田间地头为水稻种植大户宣讲,并询问种植情况、听取意见建议。金海刚将粮食安全作为重点内容,对相关条文以及我市粮食生产相关补贴政策一一进行解读,“种粮大有可为”是种粮大户们听了宣讲后的共同感受。“听了金代表的宣讲,我感受到了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我有信心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田间管理,更新品种,把亩产提上去!”种粮大户王可六激动地说道。在许村镇,李家村“李家播报”走进斜桥头网点,播报人、市人大代表沈伟强向网格群众开展宣讲,这种“面对面”播报、“点对点”沟通的方式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在基层单元宣讲的基础上, 7月25日上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前学法,围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开展专题讲座,邀请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主任委员徐鸣华作《深入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专题辅导。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镇(街道)人大和人大机关全体干部等百余人聆听讲座。

  这次主题宣讲活动既是一场主题普法,同时也是一次民意征集,宣讲的同时还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为本次执法检查打下了扎实的民意基础。近一个月时间,共开展活动20余场,参加代表近200人,收集意见建议150条次。

  专题询问“+”助力

  乡村振兴促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3日,正逢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节里问“三农”。当天下午,一场以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为主题的专题询问会在海宁市行政中心2号会堂举行。

  “我市如何结合‘两非’整治,科学谋划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电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共富?”“我市在推进数字农业快速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专题询问会上,10多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围绕产业培育、用地保障、农民增收、电商销售、数字农业、管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进行询问,12个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逐一作答。

  为进一步提升会议质效,询问会还结合基层单元建设,依托数字化场景,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助力。“今天我们来到田间地头,看看人大代表、种植大户关注什么?”视频中,5位来自一线的人大代表、种植大户分别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门见山讲问题提建议。这个来自田间地头的短视频,把人大代表和种植大户的问题原汁原味带到了会场。

  在问答环节,还首次“+”入了“数”和“法”的元素,让传统的“一问一答”变得更有说服力、感染力。“督乡村振兴”数字化场景上线试运行,结合数据图表展示、民情热词分析等,询问更加有理有据;部门作答时,同步展示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询问也成为了一场主题普法活动。

  当天,除主会场外,还首次在12个代表联络站设分会场,组织200多名市、镇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同步观看。期间,连线黄湾镇代表联络站,“请问市住建局,新建管线各自为政、废弃管线没人维护,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来自闸口村的马其峰代表现场“云”提问。市住建局回答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履行好管线牵头部门的职责,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新一轮农村管线专项治理。”

  会议全程进行网络直播,并开通网民评论。两小时内,在线观看4万余人次,收到留言200余条,并开展线下线上实时互动,随机抽取2位网民提问,部门现场作出回应,对其中网民关注的农创客培育问题,要求相关部门会后进行研究处理。

  为真实掌握专题询问会的效果,还组织主会场和分会场的232位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就12个应询部门对每一个问题的答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显示,18项部门答复的总体评价满意率均在97%以上。

  专题审议“强”监督

  为真实掌握全市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海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两个组分赴相关镇开展重点检查。

  “这个插秧机一天能插多少亩?”“最多有40亩”第一检查组首先来到斜桥镇,实地查看走访仲乐村稻虾共富基地、共富菜园等共富项目,并来到杭嘉禾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详细询问了解联合社管理和运营情况。在周王庙镇,检查组视察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在马桥街道汇腾产业创新园,听取了村村抱团项目情况汇报。第二检查组先后赴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黄湾镇市科技农业示范园和浙江潮禾水稻全产业链项目、袁花镇长啸村花溪侠影风景线开展检查。

  “根据安排,下面由我作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报告,请予审议。”9月26日到27日,海宁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年颁布后,省人大常委会就制定出台《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年来,海宁市按照“五个振兴”要求,围绕打造乡村振兴城乡综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要挖掘资源,保障农业产业设施用地,破解特色高效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要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要关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再制定民宿产业的发展规划,让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持,要注重本土人才,专业人才的培育以及服务人才的引进。从农村技术支持看,需要能够有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和‘田秀才’。”结合前期主题宣讲、专题询问、重点检查等调研走访情况,人大常委会委员认真审议,提出了要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水平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高效能推进乡村现代治理等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敏忠在讲话中指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对这一次执法检查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整改,同时,继续对标法律法规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会议最后,姚敏忠就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提出要求。

  全面振兴乡村,法治是重要保障。执法检查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和重要途径,以监督推动“一法一条例”在全市范围内的贯彻实施为抓手,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把人大履职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用实践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来源: 作者: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研究室) 邱鹰梅 龚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