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海宁: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依法开展法律监督 构建多赢双赢工作格局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2-11-28

  日前,海宁市检察院向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3月,海宁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推动在全市范围形成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的工作合力,开启了海宁市检察工作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我们始终牢固树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意识,不断拓宽代表参与和监督渠道,特别是在助企共富、公益诉讼、检察听证等代表比较关心的方面持续发力,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依法能动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海宁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国华说。

  法治护航,让民营经济稳进提质

  “我建议检察机关严厉惩处侵犯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我建议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我建议加强企业刑事合规管理,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在一次人大代表走进检察院活动中,人大代表们就如何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向市检察院提出建议。

  为精准回应代表关切,海宁市检察院今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涉企案件入企调查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检察机关办理涉企案件时,在作出审查决定前要开展入企调查,做到入企调查全覆盖。在每个涉企案件作出相应司法决定之前都开展至少一次入企调查,作为检察办案的一种特殊程序,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主意、减压力。

  海宁市检察院在审查一起污染环境案中,针对企业负责人宋某某将危险废物交由他人随意处置的情形,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等方式开展入企调查。承办检察官通过对涉案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发展规划、一贯表现、社会关系修复等进行全面了解,全面摸排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法律风险,重点调查了涉案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最终发现11处安全生产隐患。综合调查情况,承办检察官填写《涉企案件入企调查记录表》,作为对涉企案件作出最终处理决定的重要参考,并将持续跟踪整改情况。目前,涉案企业正在逐步消除隐患中。

  近年来,海宁市检察院切实把代表意见建议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务实举措,打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组合拳,先后出台企业复工复产检察保障“9条举措”、能动履职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4条意见”等文件,在中国(海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驻点服务,建立驻企检察联络员制度,结合办案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800万余元,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质效,持续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益”心为公,让公益保护融智聚力

  “这里是个十字路口,原先有个警示牌提醒司机注意减速,自从上次被盗后就一直没装上,就剩‘光杆司令’了。”今年1月,家住海宁市盐官镇众安村的一名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向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反映。

  交通标志是维护交通秩序、确保交通安全的设施,警示牌的缺失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那么,“乡村道路交通标志缺失的现象多吗?”带着疑问,公益诉讼团队深入乡镇走访调研,发现海宁市辖区共有百余处警示桩、限速牌、减速慢行牌、让行牌、双向诱导牌等交通标志设施缺失,大部分地方属于车辆、人流来往密集的乡间道路,存在重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针对发现的问题,海宁市检察院向有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在全市开展交通安全大会战活动,全面完善全市范围内路口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常态化开展乡村公路检查,建立长效管养机制。

  “一块小小的指示牌,感受到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情怀与力度。”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们纷纷表示,将主动留心身边的公益损害线索,与检察机关共同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海宁市检察院致力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司法保护新模式,从与税务、国土、综合执法、邮政等多个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再到联合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建立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换机制,积极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实现公益保护的最优化、社会治理效果的最大化,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4件,为国家和社会挽回经济损失7200万余元。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2021年8月,海宁市检察院召开保护公共健身器材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特别邀请市文旅体局、相关街道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公益诉讼观察员等参与互联网直播听证,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让社会各界参与到讨论中。

  此前,检察官在调查有关公共健身器材“带病上岗”举报线索时,发现市内多个小区的公共健身器材存在破损锈蚀、零部件松动脱落、超安全使用年限等情况,给居民的健身活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了城市文明建设。这些健身器材本是政府的利民、惠民举措,若因缺乏有效的管理,让“健身”变成“伤身”,有悖设立初衷。

  “公共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由哪个部门负责?主管部门有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检查维护制度?器械更新、维修资金可有保障?”这些问题,在听证会上被逐一厘清,相关职能部门权责清单得到进一步明晰。

  如何解决公共健身器材的维护问题,做好公共健身器材管理的后半篇文章?经过闭门评议,听证员们对建立健全海宁市公共健身器材长效监管体系达成一致意见,并提出整改完善意见建议。海宁市检察院当场向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健身器材专项整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安全。

  “这是一件好事,好事一定要做好!相信在检察机关的监督支持下,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公共健身器材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全民健身的氛围一定能够‘火’起来!”参加听证会的人大代表张勤华对此作出肯定评价。

  近年来,海宁市检察院以全国检察听证互联网直播试点为契机,坚持“应听尽听”原则,持续推进“公开听证”全覆盖,并邀请人代表等参与,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开展各类案件公开听证19次。


来源: 作者: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监察与司法工委 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