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持续监督二十年 统筹城乡奔共富

“数”说南湖人大践行“八八战略”二十年之统筹城乡发展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3-05-12


  2004年3月23日至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到嘉兴市及南湖区,进行为期四天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蹲点调研,并指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近二十年来,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依法履职,积极作为,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持续助力推动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保障、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保护一体化进程。

  作出3个决议决定

  近二十年来,南湖区人大常委会遵循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主动履职,积极作为。

  2004年8月,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决定》,要求区政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抓紧制定和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六个一体化”专业规划,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突出重点,创新机制,高质量发展建设制度创新、双向互动的示范区,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的先行区。

  2014年4月,区八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减量提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决定》。全区上下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结合“三改一拆”行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推动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型、传统粗放养殖向标准化生态化健康养殖转型。经过努力,南湖区拆除违建猪舍超过505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最高峰的108万头削减到2016年年末的4.2万头,降幅达96.1%。通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南湖区的水质也从一度垫底的“差等生”逆袭到优秀,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比例达100%,夺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新丰镇竹林村曾有40多万平方米的猪舍和10多万头的生猪存栏量,如今通过“五水共治”,竹林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村庄建设,开启一场由表及里的美丽蜕变,整个村就像大花园,住在城里的人搬回来住了,村里又有人气了!

  2021年9月,区九届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促进和保障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南湖的决定》。决定指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南湖,要突出重点,完成体制机制实践探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生态文明建设等“七个方面走在前列”,形成一批具有南湖辨识度、走在前列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连续几届作出统筹城乡相关决定,是区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坚持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在“大场景”中找准“小切口”,切实发挥好决定决议“短平快”优势,为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南湖提供法治保障。

  审议83个专项报告

  近二十年来,南湖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农业两区”、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城乡交通等方面的83个专项报告。重点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关于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情况、关于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关于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情况等的报告。通过听取报告,审议讨论,相关工委统筹常委会会议等意见建议形成审议意见,督促政府贯彻落实,有力助推南湖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新丰镇竹林村圣大家庭农场主朱国民是村里首批生猪退养的农户,生猪退养之后朱国民创办了圣大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葡萄和桃子。后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国民还在葡萄棚里套种生姜,农场又多了个副产业。从“猪倌”到农场主,从养殖到种植,转产专业后的朱国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这几年农场每年净收益稳定在四五十万元。家庭农场、“万元千斤”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南湖区逐步释放。2022年南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28元,是2004年的6.4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3:1缩小到1.45: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城镇化率达87.9%,稳居全市第一。

  开展15次执法检查

  近二十年来,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法治之力监督推进全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把推进执法检查工作与推进农业双强、农民共富等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法律法规落下去、实起来,促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解决好农民群众关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造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贡献人大力量。

  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食品安全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条例”、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常委会通过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执法检查重点及具体的方法步骤;召开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分组到镇、街道开展执法检查,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政府专项报告和工委的执法检查报告,长期关注,实时监督,持续助推“千万工程”和城乡均衡发展,力促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之路。

  组织35次专题视察

  2004年3月23号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坐上嘉兴101路公交车,考察南湖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并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个系统工程,要整合资源,完善布局。遵循习近平同志的指示,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2013年视察农村公路网建设情况,督促区政府要在优化完善农村公路网,加强农村道路长效管养等方面加快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便捷的要求。目前,南湖区城乡三级公交网络畅通有序,开通农村公交线路32条,建制村公交通达率100%。现今,开往春天的101路公交车,农民从“走得出”到“行得美”,城里的游客坐着101路公交车,一拨又一拨地往村里涌,赏花、买桃、吃住“农家乐”,城乡共享、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已实现全域覆盖。

  近二十年来,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绿道建设管理工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残疾人工作情况等开展35次专题视察,全力助推全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公共服务更加便利、要素交换更加畅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督查56项民生实事

  近二十年来,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对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居民方便出行设施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就业帮扶、全民健身设施等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56项民生工作开展实事督查。通过现场督查,重点推进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曾经的“黑臭河道”变身“美丽河道”,臭气熏天的猪棚被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的民宿取而代之,坑坑洼洼的泥路变成笔直宽敞的柏油路、水泥路……南湖区广袤的田野乡村正在见证着这场美丽蝶变。

  多年来,“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全区农村的环境面貌,全区美丽乡村呈现出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新气象。全区共建成未来乡村2个、美丽乡村精品线7条,建成A级以上景区村庄44个,美丽乡村已成为南湖一张靓丽的金名片。逐步建设形成了稻米、葡萄、水蜜桃、生姜、蜗牛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荣获全省“产粮大县”称号,凤桥镇(水果)、新丰镇(姜)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通过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通过就业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关爱“一老一小”,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乐享南湖”更加深入人心。

  在南湖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推动下,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仍在继续书写一个个的传奇……

  

来源: 作者: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