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纵横  >  正文

“养猪第一村”是如何蝶变为“全国文明村”的?

南湖人大助力农村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侧记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3-08-25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8年来,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实践中将“两山理论”化为南湖群众的行动自觉,全力助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走美。

  作决定,全力拆

  2013年之前的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华东养猪第一村”,超过85%的农户养猪,生猪年存栏量超15万头,人均养猪超30头,猪棚面积近40万平方米,过量的养猪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村里蚊蝇乱飞舞,处处猪粪臭,39公里河道全是“墨水河”。2014年4月,区八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减量提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决定》。决定作出以来,全区上下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结合“三改一拆”行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推动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型、传统粗放养殖向标准化生态化健康养殖转型。

  竹林村村民因养猪而致富,但也直接感受着养殖污染的不能承受之重。在南湖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部署以来,竹林村痛定思痛,抓住“三改一拆”和环境整治等契机,开启生猪产业转型之路。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深入全区各镇、村,联户拆除违章猪舍;各级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拆除自有猪棚,带头转产转业,推动普通村民对转产转业认可度和拆除猪棚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有效带动群众参与融入,共拆除猪棚近40万平方米。全区共计拆除违建猪舍超过505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最高峰的108万头削减到2016年年末的4.2万头,降幅达96.1%。通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南湖区的水质也从一度垫底的“差等生”逆袭到优秀,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比例达100%,2017年夺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

  助转型,业态新

  生猪退养后农民增收怎么办?成了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关注的话题,不能因为生猪退养断了农民致富路。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基层,对农民收入情况开展调研,对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开展多个议题的审议。通过听取报告,审议讨论,常委会统筹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形成要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农业设施用地保障、加大人力科技支撑等意见,交办督促政府贯彻落实,有力助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新丰镇已建成了如圣大家庭农场、古辰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家庭农场联盟,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全区工商注册登记农业经营主体660余家,其中家庭农场注册登记400余家,逐步建设形成了稻米、葡萄、水蜜桃、生姜、蜗牛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荣获全省“产粮大县”称号,凤桥镇(水果)、新丰镇(姜)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时,区人大常委会通过重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条例”、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把推进执法检查工作与推进农业双强、农民共富等工作结合起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解决好农民群众关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法治之力监督推进全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打造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贡献人大力量,

  求蝶变,生态好

  夏日,雨后初晴。家住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的村民张德甫来到家门口的仁康浜旁散散步、透透气。站在仁康浜岸边望去,一河清水缓缓流淌,紫色的梭鱼草在风中摇曳生姿,岸边成群的白鹭悠闲自在……一幅夏日旖旎画卷徐徐展开。

  “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好比了!”张德甫有着切身体会。

  现如今,竹林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村庄建设,开启一场由表及里的美丽蜕变,整个村就像大花园,村里水清岸绿、四处见景,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住在城里的人搬回来住了,村里又有人气了!

  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对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等涉及多项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持续开展实事督查。通过现场督查,提出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挖掘资源禀赋,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美丽乡村品质。曾经的“黑臭河道”变身“美丽河道”,臭气熏天的猪棚被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的民宿取而代之,坑坑洼洼的泥路变成笔直宽敞的柏油路、水泥路……南湖区广袤的田野乡村正在见证着这场美丽蝶变。

  共富裕,全域美

  通过全域退养、全域整治、全域秀美,实现了从“养猪第一大村”到“全国文明村”、省级3A级景区村庄的精彩蝶变,闯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竹林路径。截至2022年底,共计接待游客66.5万人次,带动竹林村直接就业76人,新丰镇建设“共富工坊”17家,以先富带动共富。竹林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3年的14万元,跃升到2022年的村级经常性收入252.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22190元增长至2022年39737元。竹林村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华丽逆袭,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升级。2022年南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2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45: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城镇化率达87.9%,稳居全市第一。

  2021年9月,南湖区九届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和保障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南湖的决定》。决定指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南湖,要突出重点,完成体制机制实践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生态文明建设等“七个方面走在前列”,形成一批具有南湖辨识度、走在前列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站在新起点,擘画新蓝图。如今的竹林,已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名单,重点打造文化展示圈、邻里服务圈、生活共享圈三个乡村10分钟生活圈,构建一个生活便捷、幸福安居的现代乐活村居典范。未来,在和美乡村的建设带动下,竹林村将更加注重自然水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水平提升,推动人水和谐共生。

  生态美,则南湖美,生态兴,则南湖兴。向“绿”前行,锚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丽南湖正在华丽绽放

  “不搞一刀切的规划,也不搞一阵风的整治。”向绿而行的路上,南湖从未止步。

  


来源: 作者: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