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新闻  >  正文

嘉兴人大督办居家养老提质服务民生实事项目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1-11-30

  

  近年来,伴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问题的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养老服务多样化的旺盛需求。市人大常委会已连续三年把政府的养老服务工作列为监督重点。

  “全市完成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全市新增老年人助餐服务人数1000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作为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常委会审议与视察、主任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市政府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让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服务品质满足老年人需求

  嘉兴市是国内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2019年底,嘉兴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达到26.7%,全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嘉兴市公办兜底性质的养老机构却发展缓慢,部分乡镇甚至还在沿用上个世纪的敬老院,不但设施老旧,服务品质更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群众要求政府改善养老服务的呼声愈发高涨。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在调研中开创性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征集网民意见,重点了解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及服务能力提升、医养护结合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等情况。

  “目前公司愿意为老年人开展护理的员工多为五零六零后的农村、外来妇女,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抱着做公益、献爱心的情感来从事这项工作,普遍存在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问题,在目前补助扶持政策不具吸引力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是入不敷出的,恐怕用不了十年这方面的人才就要面临断档。”金竹是嘉兴市某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人大代表,多年从事养老、家政服务,每天都能接到许多为老年人上门护理的订单,但是在交流中听到更多的却是她对未来的担忧。

  市人大常委会结合视察情况与调研收集的第一手材料,从注重规划引领,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总结试点经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等四个方面向市政府交办了视察意见。

  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成效也显而易见。秀水学院当年开设的首届智慧养老服务专业,财政为报考学生提供500元/人·月的生活补助,60人的招生计划在一天之内报满;秀洲区呼吁建设的的区级养老院,在2020年以划拨土地的方式正式通过审批开工建设;至于市本级老年人翘首以盼的东升养老院项目,在市人大持续跟踪监督下,终于在2021年4月通过审批,破土动工。

  让养老服务体系运转更高效

  当下嘉兴正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口时期,养老正在从传统家庭养老向现代社会养老转型。老年人与家属日益增长的养老品质提升需求与目前单一、落后的养老服务供给已成为一种现实矛盾。虽然目前嘉兴市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养老服务体系实际运转如何?能否满足当下及未来居民养老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带着这些问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在2020年对嘉兴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

  调研组专程赴外地学习经验。在上海市徐汇区,调研组了解到该区已经于2016年开始构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以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和5分钟居家养老生活圈为半径建设第三方运营的“邻里汇”,构建了区-街镇-居民区三级网络,有效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有量缺质、资源分散、服务单一的问题。成都市在规划层面,对养老服务体系未来18年的整体规划与细分规划均已启动,各方面的资源配置都按规划开始有序落实;在操作层面,成都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更为细致,把受众群体细分为两种六类,大大提升了长护险受益群众的获得感;在政策层面,成都市从土地保障、政府补贴、人才培养和就业、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智慧养老列出了一串长长的补贴清单,将人财物吸引到养老体系构建这项宏大的工程中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吸收了外地优秀经验做法之后,市人大社会建设委结合实际列出了七项具体工作举措,包括编制规划体系、制定标准及运营机制、完善长护险扩面提质的办法、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大平台、制定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意见、制定城市适老化改造意见、做好未来十年老龄化趋势预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下,嘉兴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均已启动编制。

  让适老化改造暖到老人心坎里

  嘉兴市的养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养老服务工作有特色、有成效,但是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目前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在建设时大多未考虑到适老化需求,老年人下一趟楼、上一趟街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最后只能减少出门次数,或者在楼下活动。这一情况引起了调研组的关注。

  2021年,调研组走访了多户失能及高龄老人。其中一户居住在四楼的老夫妻,因为妻子行动不便需要丈夫照顾,但是由于没有安装电梯,只能在护工阿姨的帮助下通过爬楼机械缓慢上下楼,费时费力且不安全。

  “老旧小区改造造福群众,但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美观考虑有余,实用考虑不足,没有充分考虑老年居民的出入体验,小区内部分道路从水泥路改成了美观的石子路,但是竣工不到一个月,石子脱落,防滑能力不足等问题困扰着老年人的出行。”在新兴街道群众座谈会上,人大代表提到。

  “改造过后地面干净了,绿化也多了,但是老年人原有的活动场地却减少了,设置在绿化带中的石桌石椅都给施工队一股脑清理走了,现在只能自己从家里搬椅子下来,麻烦得很。”在烟雨社区走访困难老人家庭的过程中,楼下纳凉闲谈的老年人纷纷围上来,反映小区改造的情况。

  家住经开区金都景苑的群众也向代表反映:“我们一栋楼的业主都同意加装电梯,仅仅因为其他楼栋的个别业主反对就被否决,原因是和小区里另一座先加装的电梯外立面颜色不统一,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人大社会建设委通过市县联动,赴长三角周边城市开展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专题调研,并推出微调研专刊研究破题方法。同时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以常委会视察为契机,市人大常委会争取将全市适老化改造工作推动成为2022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力争通过数年努力让老年群体在江南花园城市中畅行无阻。


 


来源: 作者:市人大社会建设委 朱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