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嘉兴人大网

创新驱动,引领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18-04-1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在市长胡海峰4月11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近50次。据悉,今年,我市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其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重要的一环,我市将坚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两会会场内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引发了强烈共鸣。制造业企业如何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如何做大做强?相关部门如何激活创新驱动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两会·焦点”。

    尤源:创新为实体经济注入不竭动力

    市人大代表、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

    “对实体经济,我们必须高看厚爱、真心呵护、倾力支持,一定要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有信心、有保障、有希望、有力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尤源连连感慨“非常提气”。

    在尤源看来,创新可以为实体经济注入不竭动力,制造业企业应从四个维度实现创新,第一是机制的创新,第二是管理的创新,第三是科技的创新,第四是制造的创新,“我认为,所有的企业都要沿着这样的路子实现创新发展。”

    尤源认为,很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只有拥有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经营团队,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才有可能推动企业由低端制造迈向高端制造。

    科技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这是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尤源介绍说,佳利电子从1995年成立至今,从未停下科技创新的脚步。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企业,佳利电子已连续八年位列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百强,已拥有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登记45项,主持与参与制定的元器件及北斗天线类行业标准、团体标准10项,已承担国家级科研及产业化重大专项28项,技术成果“低温共烧片式多层微波陶瓷微型频率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制造创新,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去年,佳利电子承担的“卫星/移动通信微波陶瓷元器件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成果获批准立项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制造创新已经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方式。现在,从生产环节到管理环节,我们的工厂已经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实现了品质数据、生产数据、设备数据以及物流数据四大数据的统一,整个工厂的品质提升又上一个台阶。”尤源介绍说。

    尤源告诉记者,服务型制造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佳利电子正通过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探索成立一个服务型公司,“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把企业积累的智能制造经验,推广到整个嘉兴乃至全国同行的应用当中去。去年12月,全市汽配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场会在我们公司举行,以‘现场参观+交流对接’的形式,交流分享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北斗创客家也为推动嘉兴的‘双创’工作贡献了一点力量。”尤源告诉记者,成立于2015年的北斗创客家,已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致力于吸引北斗上下游产业创客和创业团队集聚,打通北斗产业链各环节壁垒,形成北斗产业聚集发展优势,“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培育了20多个项目,已经获得利润的企业有7家。这里集聚了博士、海归精英,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基金对他们的关注。”

    钱学勤:科创平台和高新园区应一马当先

    南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嘉兴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 钱学勤

    以创新引领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创平台和高新园区应该一马当先。

    作为浙江省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嘉兴科技城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国内一流的科技产业新城。科技城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嘉兴“创新要素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产城融合的样板区、智慧城市的新引擎”。

    去年,嘉兴科技城以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为主线,突出抓好大院名校招引、“双招双引”、平台拓展、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在做大做强平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功迈入国家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行列。

    今年,在做大做强平台上,一方面,嘉兴科技城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体系,大力引育建设一批高能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同时,加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新兴产业研究院等6家创新载体的建设运营工作。另一方面,嘉兴科技城已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将切实抓实抓好三个“国字号”创新平台的建设。

    高质量的平台承载高质量的产业。近年来,嘉兴科技城围绕“1+2+1”产业布局,在产业创新方面抓好“三个致力于”:一是致力于总量扩张、效率优先、“高精尖特”孵化并举。二是致力于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链形成,积极推进柔性电子产业园、VR/AR产业园等“城中园”建设;大力培育以检验检测、金融科技等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走科技工业与科技服务业并重的道路。三是致力于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力度。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嘉兴科技城规上企业总数已达116家,亿元以上企业已达51家,上市企业已达15家。2017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了42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19%;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约20亿元,在检验检测领域培育了威凯检测、中科检测等优势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达到73%,涌现了闻泰通讯、敏实集团、加西贝拉、德景电子等龙头企业。

    “发展依靠创新,创新唯靠人才。作为嘉兴市人才改革试验区,我们始终以‘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的高新园区’为目标,在政策扶持、服务优化、机制完善、配套建设等方面下功夫。”钱学勤介绍说,去年以来,嘉兴科技城出台了人才政策服务双十条,成立了嘉兴首家人才服务银行,开通了人才就医绿色通道,推进了人才俱乐部、人才公园等建设,嘉兴市首个人才创新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嘉兴科技城展示馆·智立方也已经开馆运营。

    钱学勤介绍说,目前,嘉兴科技城已累计引育院士1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4名,省“千人计划”专家33名,嘉兴市领军人才达200余人,海归人员、硕博士近2000人,在人才引育的数量上已位居全市第一,“今年,我们还将积极争创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

  陈新友:全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嘉兴市科技局局长 陈新友

    去年,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可以说成果丰硕,其中最明显的是三个显著提升。一是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从核心指标来看,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度的2.81%上升到了3%。在2017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全市有15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在全省名列第三,仅次于杭州和宁波。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显著提升。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13.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47.1%,比上年度提高了2.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高出4.8个百分点,在全省名列第二。去年,我市还有一个比较不容易的成绩,就是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在全省仅次于杭州。

    三是院地合作的量和质也显著提升。去年,在深化院地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方面,我市同样成果丰硕,新增各类创新载体33家,累计达到305家;形成了具有嘉兴特色的“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累计引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达到215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157名,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7个。嘉兴的人才净流入率已经进入全国的前十位。

    今年,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将重点围绕“两区一城一走廊”开展,主要是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创新平台的提升工程。重点推进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强化区域的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一个区域协同创新品牌。今年,我市将推出一个规划、一个实施意见和三大活动:要组织开展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嘉兴段的规划,要制定嘉兴市科技创新接沪融杭的实施意见,同时要推动与松江、杭州共同举办专场招商活动,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平台,联合松江、杭州举办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的论坛,发布创新指数,共同来打造G60的科创品牌。

    二是实施创新主体的提升工程。重点推进科技企业的倍增计划,今年要实现全市各类孵化机构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孵化的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0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突破3000家,达到“双倍增”的目标。

    三是实施创新生态的优化工程。重点是以嘉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来推动创新指标率先达标,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率先示范,创新政策率先落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模式,加快省校合作示范区的建设,整合科技管理的项目系统,建立统一的科技应用平台,来推进我们“最多跑一次”的工作。

    通过这三大工程的同步推进,进一步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嘉兴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嘉报集团 作者:记者 徐 佩 实习生 麻晓芳 通讯员 沈正国 摄影 盛建生 詹 远 编辑:李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