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嘉兴人大网

保护和传承嘉兴本土文化用时尚创意“包装”非遗

——访嘉兴市人大代表、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学文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18-04-13

在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日益走向越来越大舞台的背景下,我们的小记者不禁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嘉兴的本土文化以及那些散落在乡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这些问题,晚报小记者采访了嘉兴市人大代表、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学文。

小记者:马伯伯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是来自四川广元的新嘉兴人,作为一名新居民子女,在平时的生活中其实也经常能接触到嘉兴方言,尤其在菜市场、超市里,大多数都是嘉兴本地人,朋友之间聊天,随口说起嘉兴话会觉得很亲切,但是我真的一句都听不懂。其实我们新嘉兴人非常有学习嘉兴话的意愿,也想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那么除了口口相传的方式,嘉兴话的学习还有其他渠道和方式吗?

马学文:现在的孩子可能在平时生活中对于方言的接触相对较少,但其实嘉兴方言是嘉兴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嘉兴方言也有助于了解本土文化。我们现在还没有专门学习嘉兴方言的机构,但是在未来会建议有关部门多去关注这个问题,比如设置教学点,或者是出一本教材,并且利用好网络资源,对嘉兴话的保存做好记录和推广。

小记者:马伯伯好,我们有个想法,是否可以将嘉兴话引入公交报站系统,这样会不会多一个途径让大家接触到嘉兴话?

马学文:将嘉兴话加入报站系统是一个有想法的建议,也许它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比如说一些上了年纪的嘉兴本地老年人,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展示嘉兴文化,能够使人们比较直观地感受嘉兴,增强嘉兴的本土文化氛围。

小记者:嘉兴拥有众多令人骄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比如新塍小吃、江南网船会、灶头画、农民画等等,但是我们学生有时候还是会感觉这些非遗项目的面目有些古老。最近身边的不少同学都很关注央视的一档节目叫《经典咏流传》,就是以现代的歌唱方式把古代诗词重新演绎,形式很时尚,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就让人爱上了传统文化。所以想请问,我们是否能将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更为创新的传承方式?

马学文:我们嘉兴市非遗保护中心现在在做的就是这项工作,对那些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进行梳理、引入名目。你们提出来的以创新的形态“包装”非遗文化的想法非常好。去年,由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市歌舞团倾力打造的原创精品音乐剧《五色螺》,就是用现代时尚的歌剧形式去呈现古老的文化,以现代的创作思路加入适度的穿越,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轻人。

小记者:请问是否有可能将嘉兴的本土故事或者传说做成一本适合我们学生阅读的生动有趣的乡土教材,让我们对家乡更为了解?

马学文:我们的相关部门将加强对于本土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了解嘉兴优秀的民间文化,让更多人为之骄傲。我们这几年打造了“非遗文化客厅”,里面收集了非常多很有意义的乡土文化,现在也有扩大规模的准备,欢迎小记者有空可以去参观。未来,我们也要发挥文史工作的独特功能,坚持“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出版《嘉兴塔韵》、《嘉兴抗战影像》,开展《重走大运河》、《嘉兴农业发展史》等书籍的编辑工作,精选精编《嘉兴文史》3期。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大量关于嘉兴本土文化的书籍、活动和大家见面。

来源:嘉报集团 作者:晚报小记者 范嘉文 薛佳锐 王淑婷 记者 章 晨 摄影记者 李剑铭 编辑:李 建